最後更新日期 2023 年 2 月 24 日

ETF 種類主要分為 6 大類,分別是:股票型、債券型、商品型、外匯型、槓桿型、反向型,是相當多樣化的投資選擇;除此之外,ETF 還能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,因此是適合新手小白、小資族、學生的投資方式。所以,本篇除了介紹 ETF 種類之外,還會與你說明 ETF 是什麼?它是股票還是基金?兩者的差異又在哪?帶你一次搞懂所有的 ETF 必備知識,一起來瞧瞧!
內容大綱
ETF 基本介紹
在說明 ETF 種類介紹前,我們先來了解 ETF 是什麼?它的發行流程、運作方式為何?以下詳細說明:
ETF 是什麼?
ETF 的全名為「Exchange Traded Funds」,中文意思是指數股票型基金,或稱交易所交易基金;其操作模式與股票完全相同,但交易稅卻更為便宜(不到股票的三分之一)。
以下 3 點為 ETF 的特性:
- ETF 是股票也是基金:跟股票的交易方式ㄧ樣,可以靈活交易;也與基金相同 ETF 涵蓋許多標的,達到分散風險的特點。
- 被動式選股:不受投資人主觀判斷選股,而是依據該 ETF 所追蹤的指數來挑選標的;相比主動式投資,ETF 的管理成本極低,平均落在 0.3 % ~ 0.4%,比市面上任何基金類型的管理費都還要低。
- 投資標的透明度高:持股內容組合會每天向券商與民眾公佈。
ETF 發行流程
一檔 ETF 的成功發行,必須由 3 個單位協作,包括委託人(發起人)、受託人(信託銀行)、投資人。
ETF 的發行流程:
委託人向投資人募集資金,並用資金來取得追蹤指數成分股之後,將財產交給受託人,而受託人會發行表徵信託財產受益憑證,透過證券銷售的方式售予投資人。
ETF 運作方式
ETF 運作方式涵蓋 3 個層面:初級市場、次級市場、以及套利機制。以下詳細說明:
1. ETF 的初級市場交易(或稱實物申購、實物買回機制)
- 實物申購機制:投資人依照標的指數權重將固定比例的股票交給管理機構,管理機構藉由收到的股票創造出新的 ETF 單位,然後將新的單位交與投資人。
- 實物買回機制:投資人將一定倍數的 ETF 單位給予管理機構,而管理機構依照指數權重將一定比例的股票給予投資人。
2. ETF 的次級市場
其交易方式與股票相同,且資金門檻較低。當 ETF 上市便可進行信用交易,並不受到一般股票信用交易限制的規範。
3. 套利機制
當 ETF 在市場的價格比資產淨值高時,代表基金出現溢價,法人機構將會大量賣出 ETF,並買進 ETF 的持股組合,再用買進的持股組合向管理機構申請實物申購。這個套利機制讓 ETF 的市場價格會貼近資產淨值,每當市場價格與 ETF 淨值出現價差,法人機構就會有的套利行為,直到價差消失為止。

ETF 種類有哪些?
ETF 的種類多元,這邊簡述 6 大 ETF 類型,讓你快速了解各項 ETF 之間差異!
股票型 ETF
股票型 ETF 意旨「追蹤股票指數的 ETF」,透過指數來持續調整股票組合,而同時 ETF 的價格也會受指數走勢影響,影響程度則要看指數間的「Tracking Error(追蹤偏離度)」,數值越低代表連動度越強,因此 ETF 經理人會極小化 Tracking Error(追蹤偏離度)。
股票型 ETF 可分為以下3種:
- 市值型 ETF:市值型 ETF 是根據「市值的規模做分類」。前面我們所舉例的「元大台灣 50(0050)」就屬市值型ETF;因為是買進「台股市值最高的 50 家公司」。
- 國家型 ETF:一般會以美國做分界線,分成美國 ETF 與美國之外的 ETF(或稱國際市場ETF)。
- 產業型 ETF:在單一特定產業上做風險分散的 ETF,像是:金融、醫療、科技等。
股票型 ETF 推薦:元大台灣 50(0050)、元大台灣高股息基金(0056)
債券型 ETF
債券型 ETF 意旨「追蹤債券指數的 ETF」,是屬於相對穩健的投資項目,但有一定的存續期間,建議購買前須先弄清楚利率的未來走向及決定用債券型 ETF 來避險還是投資,這將攸關到所挑選的債券類型。常見分類有:公債、公司債、已開發市場債、新興市場債、投資等級債 ETF、高收益債券 ETF 等, 而其中台灣所發行的債券型 ETF 則以追蹤美債為主。
債券型 ETF 推薦:元大美債 20 年 ETF(00679B)、群益 AAA-AA 公司債(00754B)
商品型 ETF
商品型 ETF 意旨「追蹤期貨/商品價格的 ETF」,常見分類有: 貴重金屬(黃金、白銀等)、能源類(原油、天然氣等)、農產品(玉米、小麥等)等。
商品型 ETF 推薦:期元大 S&P 石油 (00642U)、期元大 S&P 黃金(00635U)
外匯型 ETF
商品型 ETF 意旨「追蹤單一/多個貨幣指數的 ETF」,使投資人對沖貨幣的價格波動、分散外匯市場風險、對特定國家或商品長期投資,其貨幣的收益來源是:即期利率+利息。
外匯型 ETF 推薦:期元大美元指數(00682U)
槓桿型 ETF
槓桿型 ETF 意旨「追蹤標的指數正向倍數報酬率的 ETF」,因這類 ETF 的長期報酬率會偏離一般標的指數之正向倍數,通常較適合短期交易。
此外,此類的 ETF 名稱中會加上「正 2」,而正 2 的意思就是放大 2 倍。舉例來說:
如槓桿倍數為 2 倍時,標的指數上漲 1%,2 倍槓桿型 ETF 會上漲 2%;標的指數下跌 1%,2 倍槓桿型 ETF 會下跌 2%。
槓桿型 ETF 推薦:元大台灣 50 正 2、元大滬深 300 正 2。
反向型 ETF
反向型 ETF 意旨「追蹤標的指數反向倍數報酬率的 ETF」,因這類 ETF 的長期報酬率會偏離一般標的指數之反向倍數,較適合短期交易。而此類 ETF 名稱中會加上「反 1」、「反 2」,舉例來說:
反向倍數為 1 倍時,標的指數上漲 1%, 反向型 ETF 下跌 1%。
反向型 ETF 推薦:台灣 50 反 1
🔺 槓桿型、反向型 ETF 不適合長期持有。

ETF 是股票還是基金?
ETF 既是股票也是基金,這邊將透過表格讓你快速了解 ETF、股票與基金這 3 者的差異處,一起來看看!
ETF 與基金差異
ETF 和基金都同樣都是持有「一籃子的標的」,進而達到分散風險功用,但還是有許多差異的,以下表格讓你輕鬆搞懂 ETF 和基金的相異之處。
特點 | ETF | 基金 |
交易方式 | 方便在公開市場買賣 | 不方便須和銀行申購/贖回 |
交易時間 | 短 | 長 |
挑選標的方式 | 依照指數 | 基金經理團隊挑選 |
管理費 | 低(約 0.1%~0.2%) | 高(1%~2.5%) |
買賣手續費 | 低台股:單次為 0.1425%美股:多為 0% | 高買入基金收約 3% |
ETF 與股票差異
ETF 和股票同樣是可透過券商平台自行買賣,而以下表格整理出 2 者間的差異:
特點 | ETF | 股票 |
投資型態 | 被動式 | 主動式,須研究選股 |
股票指數 | 有 | 無 |
分散風險 | 有 | 無,除非投資人須購買大量不同的股票 |
管理費 | 高(0.1%~0.2%) | 低無管理費 |
交易稅 | 低約(0.1%) | 高(約 0.3%) |
ETF 入門常見問題
在開始操作 ETF 做理財投資之前,心中一定會浮出許多疑問,因此整理了幾個讀者常見問題,幫助你更好評估 ETF 這項投資工具!
ETF投資風險有哪些?
雖然 ETF 是一項助於分散風險的投資項目,但依然還是有以下 3 點投資風險需要注意:
- 追蹤誤差(Tracking Error):為 ETF 報酬率與標的指數報酬率之間落差,而導致落差原因有很多,包括追蹤指數工具、複製策略、交易貨幣的匯率差價等。
- 不適合短線交易:不利於短線操作,密集的交易過程會導致交易成本過高。
- 有折溢價問題:ETF 的價格會隨著股市行情而有所波動,而不是依據ETF的實際價值(淨值)而訂,而海外標的的 ETF 也可能會因國內外交易時間不同而產生折溢價情形。
- 有內扣費用(或稱隱藏費用):持有 ETF 的期間會開始支付一筆內扣費,而內扣費有高有低,建議新手在購入 ETF 之前可以特別注意這部分費用。
要多少錢才能開始投資 ETF?
若你是想要每月「定期定額」存錢的小資族,最低 1000 元台幣就可以開始投資;而若你有更多資金可以操作,建議初始資金大概可以抓投資標的的 10 倍作為依據,60% 作為初始資金分批買入標的,40% 作為下跌的加碼資金。
舉例來說:
- 投資台股大盤 ETF:價格約在台幣 25,000 以上,至少準備 25 萬的初始資金,其中 15 萬可先分 2~3 次買入,剩餘 10 萬則作為股價下跌加碼資金
- 投資美股大盤的 ETF:價錢約 300US/股,換算成台幣是 10,000/股,大約準備 10 萬台幣就可以開始投資!
(延伸閱讀:ETF入門須知3重點:ETF是什麼?種類?優缺點?)
總結:所有的投資都有「風險」
以投資新手來說,ETF 是相當不錯的投資工具,具備風險分散的特性且 ETF 種類相當多,投資人一定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項目,但所有投資都會有相對應的風險存在,仍須謹慎理財且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,才能帶來長期的效益。
如果文章有幫助到你,可以透過「小額贊助」支持我,或是將文章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喔 ! 有任何問題,歡迎在下方留言給我,我一定會回覆你 : ))
延伸閱讀: